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协会文化 >供水故事 >我的春夏秋冬

我的春夏秋冬

发布日期:2022-08-03
字号大小:

 

1982年,夏日里的一天,外面已经黑透了,空旷的实验室里,孤零零的我站在孤零零的仪器前,盯着眼前错落闪烁的指示灯,心里盘算着:差不多了吧,早点干完,也许还能赶上末班车。

谁知这念头刚动,师傅的声音就在我身后响起:“别净图省事,标准曲线合格了再往下做,重复样的峰值要平行才可以……不行就多做几次,差得多说明你的手还不稳……我告诉你,数据出的不准还不如没出……咱没有自动进样器,就是靠手上的巧劲儿……提针要快,进针要准,手别抖啊……”在师傅的唠叨声中,我看了看对面屋里那张又短又窄的钢丝床,再比了比我这一米八几的个头,仰天长叹一声:得,今天晚上又搁这儿了。

当清晨的阳光照进窗户,我也被吱吱嘎嘎的钢丝床和蚊子折磨起身。探头窗外,空旷的厂区此时静谧无声,高大的厂房上,“严细、奉献、开拓”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六个字,昨天晚上我就占了四个——严细、奉献。

这是个叫水质科的地方,我来这里已经几年了,做的是水质检测工作,自认为干得还不错。可师傅总不放心,怕我工作不严谨,数据有偏差;又怕我操作不规范,弄坏了仪器。两台不大的仪器隔着远远的摆放在石台上,显得十分孤单。“这可是进口的,十好几万呢,花了大钱的。”师傅看待仪器像看眼珠子似的。屋里总拉着厚厚的防尘遮光窗帘,仪器一关机马上盖好红绒布做的仪器罩,跟盖头似的。有一次在维修时掉了一个小垫片,我们足足找了两个多小时。我也想像师傅那样,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不过这实在是个精细活。没有自动化的设备,也没有其他现成的配件,差不多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我这五大三粗的老爷们,要学的东西还真多。都说水质是灵魂,我的工作很有意义。

1992年冬,窗外滴水成冰,屋里气氛热烈。主席台上的年轻人对着大屏幕比比划划、侃侃而谈,这是一次课题成果评审会,也是我负责的第一个大型科研课题。

几年前,公司花费上百万为水质科配置了国际领先的水质检测设备。已经成为技术主管的我,很羡慕能用上新仪器的年轻人,比起我当年,鸟枪换炮呀!这么好的东西,可不能大材小用了。正当此时,公司领导大手一挥,“使用新设备,把北京的所有水源和各个水厂的水质情况作一次全面的普查和评价。”

为了这个课题,我带着科里的技术人员查文献、请专家、学技术、建方法。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走遍了北京所有的水源及上游河系,获得上千个数据。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当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正是通过这个课题,我们开启了常规监测与科研并行的崭新局面。

2002年春,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不经意间抬头一望,发现一棵小树已经枝繁叶茂。我巡视在水质监测中心的新址实验楼里,看着一间间宽敞明亮的实验室、一台台等待验收的大型分析仪器,心中既有兴奋,也有感慨。集团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再次对水质检测设备进行扩充和更新换代,这样的大手笔,是我没想到的。集团领导为了水质问题真是尽了全力,“水质是灵魂”这句话,再一次落在了实处。

那些年里,集团为了提升水质检测的整体水平,可以说不遗余力。除了陆续添置检测设备之外,还选派多人出国学习考察,去科研院所培训,同时请国内外专家前来讲学,开阔眼界,提高素质。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加强了技术人员的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大大小小的课题研究如春笋般破土而出。作为一把手,管好设备、用好人才,让这些人和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是我的责任,真是家大业大压力大。看着那些跃跃欲试的面孔,我也有了一种大干一场的冲动。这一天,我等很久了。

图片 410.png

樊康平与同事们交流工作经验

2012年的秋天,我已经退休半年多了,可当我再次走进实验楼,耳边一声声亲切的招呼,眼前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让我感到我还在这里,从未离开。我在水质监测中心度过了四十多个春夏秋冬,业务从不懂到精通,态度从急于求成到精益求精。我见证了首都供水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京水人为确保首都供水安全而扛起的那份责任和使命。

退休前的那几年,日子过得真可谓跌宕起伏、提心吊胆。2003年密云水库水华导致嗅味产生、2007年开始的奥运供水水质安全保障、2008年水源切换后供水管网的“黄水”问题……

一次次将水质监测中心推到了供水安全保障的风口浪尖上,场场都是硬仗。这时候,我们多年的努力终于厚积薄发,显示出强大的应战能力。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成立起由水质专家、工艺技术人员、检测技术人员组成的攻关团队。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方案论证,长年累月的基础实验,成千上万的检测数据,换来的是日渐成熟的各种水质事件应对方案和几十项科研成果。

如今,我们有了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中心这样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有了以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为主体的老中青结合的技术梯队,面对未知的挑战,我们充满着期待和信心。

水质监测中心大厅迎面的显示屏上,不断滚动出来一行醒目的红色大字:水质是生命。一点不错,从“水质是灵魂”到“水质是生命”,集团对水质的检测标准与时俱进;集团企业文化进一步深化,逐渐清晰;一代代京水人也奉献出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作者: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水质中心  罗亮

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

电话/传真:010-66411841

邮箱: bjsx2017@163.com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甲121号

邮编:100031

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  唯一官方网站  www.bjsx.cn  京ICP备170321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