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首都水务这十年 | 南水奔涌,润泽京华

首都水务这十年 | 南水奔涌,润泽京华

发布日期:2022-10-10
字号大小:

2014年12月27日,历经1276公里跋涉的丹江口水库来水奔涌入京。这一渠清水连通南北,串联起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近8年时间里,超73亿立方米“南水”北上润京,1500万京城儿女直接受惠于“南水”恩泽。这一渠清水持续滋润着京华大地,绘就了一幅山青水秀的壮美画卷。


优质南水流入寻常人家

市民王老师住在南城,每天早上起床之后,习惯先烧上一大壶水,泡一杯绿茶。

“这南来的水呀,就是好喝,我这电热水壶使了四年多,里面还是挺干净的。”王老师拎着手里的热水壶,看着锃亮的壶底乐呵呵地说道。

“是啊,你也再不用铲水碱了。”老伴儿随声附和。

王老师住在南城多年,喝了大半辈子地下水,家里过去用的铝制水壶常常滋生水碱,他定期要用凿子铲碱块,每次都能铲出一小堆儿,有一次用力过猛竟把铝壶杵了个窟窿。自南水进京之后,郭公庄水厂开始为南城地区的居民送去制好的江水,7年了,换了新水壶的王满仓再也没摸过家里的凿子。

在南水的保障下,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全市1500余万市民喝上了优质的南来之水,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自来水硬度由以前的380毫克/升下降为120-130毫克/升。


山泉复涌再现生机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东部、京密引水渠北岸的秦城村,有一眼历史悠久的泉——秦城泉。去年8月,秦城泉时隔20年再度喷涌。涓涓泉水、潺潺流深。

去年,北京有81处泉眼复涌。在汩汩泉水中,城市一下子变得滋润、灵动。

1999年以来,北京遭遇持续十多年的干旱天气,为了满足城市快速发展供水的需要,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连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2014年底南水进京,浩浩汤汤的南水奔流北上,通过市政大管网流入京城千万百姓家。长期超采的地下水终于有了“喘口气”的机会,京城地下水水位也迎来了止跌回升的转折点。

南水进京的第二年,北京市开启了大规模自备井置换和地下水源地压采减采工作。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水位开始节节拔升,连续6年累计回升9.36米,尤其是去年,在丰沛的降水支持下,平原地区地下水一年时间里增加储量28.9亿立方米。


五大河流贯通入海

有了南水北调水和万家寨引黄水等其他外部水源的强力支撑,首都水务人优化调配本地水库水、再生水、雨洪水,使干涸断流多年的永定河、潮白河等重点河流迎来了全面复苏的机会。

2021年,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主干河流26年来首次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此外,新增有水河道46条、有水河长786公里、水面71平方公里,干涸多年的北京母亲河重现生机。

2021年北京市全市河流、水库等健康水体占比达85.8%,首都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修复,城乡河湖再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勃勃生机。

水生态健康状况的持续向好,为全市野生动植物种群的逐步增长创造了条件。据统计,目前北京每年过境候鸟有300万只左右,其中不乏灰鹤等二级保护动物,更有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外,2021年监测到的浮游植物种类达447种、浮游动物达304种、底栖动物达230种,调查到的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达81种。当前,北京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首都中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北京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古都。南水北调给北京供水格局和用水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

南水进京以来,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少,仍是北京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

南水来之不易,点滴都要珍惜,这是我们每一位北京市民应当牢记心中的。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青在线

编辑:关山

校对:名恬


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

电话/传真:010-66411841

邮箱: bjsx2017@163.com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甲121号

邮编:100031

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  唯一官方网站  www.bjsx.cn  京ICP备17032147号-1